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耕作制度、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Cultivation on Wide Ridge and High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586-2019)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豆大垄高台栽培的全过程。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前茬作物适宜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在整地时,需深翻土地,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并结合施入有机肥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为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按照标准规定,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大豆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具体措施包括晒种以提高发芽率,以及使用专用药剂拌种预防病虫害。此外,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开始播种。
栽培密度
合理的栽培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方式,其中宽行间距应在70至90厘米之间,窄行间距则控制在40至50厘米范围内。每公顷种植株数应保持在25万至35万株之间,具体数量取决于所选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状况。
水分管理
水分供应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强调要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确保在整个生育期内能够及时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要采取滴灌或者喷灌等方式补充水分,避免因缺水导致减产。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贯穿整个栽培过程。标准提倡采用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等非化学手段来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当病虫害威胁较大时,则可以适当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作业,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残留超标。
收获储存
当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杆变黄且豆荚呈棕褐色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的粮食应当立即晾晒干燥至安全含水量以下才能入库保存。同时要注意防潮防霉,定期检查粮仓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通风换气措施延长储藏期限。
以上便是关于DB15/T 1586-2019《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具体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