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措施、卫生防疫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Adult Dairy Cows in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419-2019《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成年奶牛养殖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饲料营养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成年奶牛的日粮组成应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其中,粗饲料的比例不得低于日粮干物质的50%,这主要是考虑到该地区气候条件和饲草资源的特点,确保奶牛能够获得足够的纤维素以维持正常的瘤胃功能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时,精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需达到14%-16%,矿物质元素如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至1.5:1之间,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并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在饲养管理上,标准强调了分群饲养的重要性。不同产奶量水平的奶牛应当分开饲养,以便于提供更加精准的营养供给。对于高产奶牛,建议采用全混合日粮(TMR)喂养方式,并且每天至少需要有3小时以上的自由采食时间。此外,还应注意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情况,当发现奶牛体况评分低于或高于目标范围时,应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再者,关于环境卫生与疾病防控,标准指出圈舍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温度夏季不超过28℃冬季不低于5℃。通风系统的设计要保证每头奶牛拥有不少于10平方米的有效活动空间。在疫病防治方面,必须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驱虫作业,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最后,本标准还特别提到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要求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去,比如采用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沼气或者堆肥等方式来利用粪便资源。
综上所述,《农牧交错区成年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该区域内的奶牛养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兼顾了生态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