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南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定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评价与管理。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odel Schoo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B41/T 1755-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DB41/T 1755-2019)是河南省针对中小学防震减灾工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推动学校提升抗震能力与应急管理水平。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总则部分
标准开篇明确了制定目的,即通过标准化管理手段提高中小学校的抗震设防水平和地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规定了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南省内所有具备创建条件的中小学。
基础设施要求
1. 建筑抗震性能:要求学校建筑物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定期开展结构安全性评估。对于老旧建筑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改造升级。
2. 场地选择:强调新建校舍选址时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如断裂带、滑坡体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3. 设施配备: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避难场所、安装紧急广播系统、配置消防器材等必要安全设施。
应急预案与演练
4.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内容涵盖组织架构、责任分工、疏散路线等内容,并确保每位教职工熟悉预案流程。
5. 定期演练:规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校性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实战模拟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在发生地震后能够及时向家长和社会各界发布准确消息。
宣传教育活动
7. 课程设置:鼓励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或者实践活动。
8. 社会参与:提倡学校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宣传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
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9. 监督检查:由相关部门定期对各所学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
10. 持续改进:要求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状态。
以上就是对《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DB41/T 1755-2019)中重要条文的深度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为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