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服务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管理要求、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ounty-level Social Welfare Centers - DB41T 1737-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服务管理规范》(DB41/T 1737-2018)是河南省针对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受助人员权益。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规范》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确保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这表明福利中心不仅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要关注受助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其次,在设施设备要求中,《规范》强调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例如,要求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并配备扶手。这些规定有助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更方便地使用设施,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尊重与照顾。
再者,《规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员工应当具备爱心、耐心以及专业技能,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特别提到要保护受助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泄露。
此外,《规范》还涉及到了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食堂需建立严格的进货查验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靠;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留样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受助人员能够吃到健康营养的食物。
最后,《规范》还设置了评估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执行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而违反规定的则予以相应处罚。这样既能激励先进又能督促落后,促进整体水平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服务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全面规范了福利中心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能有效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值得各地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