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的设计、结构、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各级应急平台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Database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Platform System of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DB52/T 1119-2016)是指导贵州省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数据库设计原则
该规范强调了数据库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安全性与扩展性的原则。实用性要求数据库能够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安全性则体现在数据保护措施上,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存储等手段,以防止未授权的数据泄露或篡改。扩展性是为了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技术接口,便于后续功能的升级和维护。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
规范中明确了数据分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编码规则。例如,对于突发事件信息,采用特定的编码格式来标识事件类型、级别、发生时间等关键属性。这种标准化的编码方式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并为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
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
关于数据采集,规范提出了定期普查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普查用于获取全面的基础数据,而动态监测则是为了及时捕捉变化情况。此外,还规定了数据更新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审核确认、入库发布等步骤,确保所有入库数据均为最新且有效的版本。
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质量,规范特别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包括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查制度,由专业人员对每批次新录入的数据进行逐项核验;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反馈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另外,还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自动校验工具来辅助人工检查工作。
安全管理要求
在安全管理方面,规范指出应当实施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首先,在物理层面要保障服务器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影响;其次,在网络层面需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阻止非法访问企图;最后,在应用层面上则需要制定详细的权限分配方案,明确每位使用者的操作范围,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贵州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库建设内容,而且结合了现代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