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管道式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组成、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数据采集与传输、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管道式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of Pipeline Water abstraction and Use Measurement Monitor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78-2019《管道式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管道式取用水计量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系统组成及功能要求
1. 系统组成:该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终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监控平台等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如数据采集终端负责实时数据的获取,数据处理中心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初步分析。
2. 功能要求:
- 数据采集终端需具备高精度测量能力,并能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需求。
- 通信网络应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 数据处理中心不仅要能够高效地存储大量数据,还应该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接口,方便用户访问所需信息。
- 监控平台应当直观易用,能够显示各种图表和报告,帮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系统状态。
建设要求
3. 选址原则:在选择安装位置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比如电磁干扰源、温度变化范围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4. 安装规范:
- 对于数据采集终端,其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同时要注意防水防尘措施。
- 沟槽开挖前要精确测量线路走向,并做好标识,避免破坏地下设施。
- 在铺设电缆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安全标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5. 调试步骤:
- 完成硬件安装后,先检查所有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 启动设备之前,务必确认电源电压符合要求。
- 初次开机时,应逐步增加负载直至满载运行,观察各部件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运行维护
6. 日常巡检:定期巡视各个站点,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检查供电系统、通信链路以及传感器的状态。
7. 故障排除:当出现故障时,首先判断问题来源,如果是软件层面的问题,则尝试重启程序或更新版本;若为硬件故障,则需更换损坏部件并重新校准参数。
8. 资料管理:建立完整的档案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台账、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内容,便于追溯历史信息。
以上内容仅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概括性说明,具体实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文件执行。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