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锻件抛丸技术的要求、工艺参数、检测方法及质量评定。本文件适用于汽车锻件的抛丸处理及其质量检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 for Shot Blasting of Automotive Forg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58-2019《汽车锻件抛丸技术规范与检测方法》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汽车锻件在抛丸处理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以及检测方法。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表面粗糙度
标准中明确规定锻件表面的粗糙度应达到Ra值不超过6.3μm。这意味着通过抛丸处理后,锻件表面不能过于粗糙,以确保后续涂装或其他加工工序的质量。
2. 清理质量
清理后的锻件表面不得有氧化皮、飞边、毛刺等杂质残留。这要求抛丸设备具备高效清理能力,并且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循工艺流程,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清理不彻底。
3. 尺寸精度控制
抛丸过程中对锻件尺寸的变化需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具体来说,任何部位尺寸变化不得超过原始尺寸的±0.2mm。这一规定旨在保护锻件本身的结构完整性,防止因过度冲击造成变形。
操作规程
1. 设备准备
在开始作业前,必须检查抛丸机的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弹丸流量、抛射角度和速度等参数设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要确认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安全。
2. 工件摆放
被处理的锻件应均匀分布于抛丸室内,避免局部过载或遗漏。对于形状复杂的产品,需要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防止移动影响处理效果。
3. 作业时间
根据不同材质及厚度设定合理的抛丸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面积的处理时间为3至5分钟。过短可能导致清理不完全,而过长则可能损伤锻件表面。
检测方法
1. 外观检查
使用放大镜或目视方式观察锻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等缺陷。若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进一步采用无损探伤技术如超声波检测来确认。
2. 粗糙度测量
利用便携式粗糙度仪对多个点位进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确保数据准确性。
3. 硬度试验
对经过抛丸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布氏硬度测试,确保其硬度值保持稳定。如果硬度显著下降,则表明可能存在过度加工的问题。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3358-2019标准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提炼与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相关标准,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