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信息化服务要求,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分馆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y Main-Branch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55-2019《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信息化服务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的信息化服务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了“总分馆制”、“信息化服务”等核心概念。例如,“总分馆制”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馆与若干个分馆构成的服务网络,通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这一定义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服务内容
- 标准规定了总分馆应提供的基本信息化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文献信息查询、借阅服务、数字资源访问等。特别强调了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支持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3. 技术要求
- 在技术层面,标准提出了硬件设施配置建议和技术系统建设要求。比如,每个分馆至少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终端,并且整个网络架构应当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此外还提到要定期更新软件版本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服务质量控制
-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标准设定了多项指标来衡量信息化服务水平。其中包括响应时间、故障修复时限以及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方面的具体数值目标。这些量化标准有助于监督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策略。
5. 人员培训与发展
- 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它鼓励各级图书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激励人才成长。
6. 安全与隐私保护
- 针对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标准专门列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框架。这不仅涵盖了数据加密存储、访问权限管理等内容,还特别提到了如何妥善处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资料,防止泄露风险发生。
7. 绩效评估体系
- 最后,在整个管理体系之外,还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绩效考核框架。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各个单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奖励或者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信息化服务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详尽而具体的指导方针。无论是对于正在规划中的新建项目还是已经投入使用的现有机构而言,都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