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白蛾飞机防治的质量监测和效果验收的技术要求、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美国白蛾飞机防治的质量管理和效果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ffect Acceptance of Aerial Control of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46-2019《美国白蛾飞机防治质量监测和效果验收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美国白蛾飞机防治工作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了“飞机防治”、“监测点”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例如,“飞机防治”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药物喷洒以控制美国白蛾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各方对概念的理解,确保沟通无误。
2. 防治作业要求
- 在防治作业部分,标准规定了飞行高度、速度以及喷洒量的具体参数。比如,飞行高度应控制在50至100米之间,喷洒量需根据林地类型调整,确保药剂能够均匀覆盖目标区域。这些具体数值是基于多年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得出的最佳实践。
3. 质量监测方法
- 质量监测是评估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了设立固定监测点的方法,并要求每个监测点至少设置三个样方。通过观察样方内美国白蛾幼虫存活率来判断防治效果。此外还强调了定期记录数据的重要性,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
4. 效果验收标准
- 效果验收部分给出了明确的验收指标。当监测点内幼虫死亡率达到85%以上时,可视为达到预期防治目标;若低于此标准,则需要重新评估防治方案或增加额外处理步骤。这一定量化的标准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5. 安全与环保措施
- 安全生产始终贯穿整个过程。标准特别提到,在开展飞机防治之前必须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并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农药使用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非目标生物及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以上是对DB34/T 3346-2019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