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槽式循环流水养殖黄颡鱼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池塘槽式循环流水养殖黄颡鱼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ba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 Part 4: Yellow Cat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72.4-2019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池塘槽式循环流水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养殖设施
标准指出,养殖系统应包括养殖槽、集污区、沉淀池和过滤池等部分。其中,养殖槽长度建议为15米至20米,宽度为2米至3米,深度为1米至1.5米。每个养殖槽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确保水流顺畅且均匀分布。
放养密度
根据标准,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投放80尾至100尾。这一密度既能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日常管理
标准强调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清理养殖槽底部的残饵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洁。每周至少检测一次溶解氧、pH值和氨氮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增氧设备的工作状态。
饲料投喂
饲料的选择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天分三次投喂,每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至3%。
疾病防控
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消毒养殖设施,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2972.4-2019标准,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黄颡鱼池塘槽式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