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洲冰菜设施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非洲冰菜的设施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Production of African Ice Pla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342-2019《非洲冰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非洲冰菜在设施环境下的栽培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栽培设施与环境条件
5.1 栽培设施
规定了温室或大棚作为主要栽培设施,要求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和保温性能。设施内应配备灌溉系统、通风设备以及遮阳网等辅助设施。这确保了非洲冰菜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
5.2 环境条件
推荐的环境参数包括: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60%~70%;土壤pH值6.0~7.0。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非洲冰菜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
种子处理与播种
6.1 种子选择
强调使用经过检疫合格且无病虫害的新鲜种子。建议采用发芽率不低于85%的优质种子以保证出苗率。
6.2 播种方法
推荐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进行播种,每穴播1粒种子即可。播种后覆盖薄层基质,并保持基质湿润直至幼苗出土。
田间管理
7.1 定植
当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可定植于设施内。定植前需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作为基肥。
7.2 肥水管理
生长期需定期追肥,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同时注意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病虫害防治
8.1 预防为主
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方式减少病原菌积累。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发现病害初期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蔓延。
8.2 综合防治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作业。对于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以结合物理手段如高温闷棚来辅助治疗。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部分重要内容,具体实施时还需参照完整版标准文件执行。希望上述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