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瓜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黄瓜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of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瓜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34/T 3335-2019)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黄瓜生产过程中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病害诊断与监测
标准指出,黄瓜种植户应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害症状。例如,霜霉病表现为叶片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白粉病则在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建议使用便携式显微镜辅助观察病原体形态特征以准确判断病害类型。此外,还要求建立病害预警系统,通过气象数据预测发病高峰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工作,包括合理轮作制度、选用抗病品种等。标准强调避免连作障碍,推荐将黄瓜与其他非寄主作物如豆科植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同时,鼓励选择本地适应性强且经过审定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另外,在栽培管理上提倡采用高畦覆膜栽培方式,既可改善土壤通气性又能减少病菌传播途径。
化学防治指导
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标准给出了明确指引。比如针对霜霉病可用甲霜灵锰锌悬浮剂喷雾处理;而针对细菌性角斑病则推荐使用铜制剂类产品。所有农药均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切勿随意加大浓度以免造成药害或者环境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获前7天内不得使用任何杀虫剂和杀菌剂。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型手段被特别提及。可以利用拮抗菌株如假单胞菌属微生物制剂来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对付蚜虫类害虫。这些自然控制因子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依赖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合管理策略
最后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即结合上述多种防控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防控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健康。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内容,确保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黄瓜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为黄瓜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促进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