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古建筑白蚁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与监测、防治方法、效果检查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Termite Control in Ancient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DB34/T 3326-2019)是安徽省针对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保护古建筑免受白蚁侵害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白蚁防治”的概念,即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措施控制白蚁种群数量,防止其对古建筑造成损害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防治工作的预防性和持续性。
白蚁危害评估
在白蚁危害评估部分,规定了现场勘查应包括的内容,如建筑结构、材料类型及白蚁活动迹象等。特别指出对于木质构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蛀孔、蚁路以及剥落现象,这些都可能是白蚁活动的直接证据。
防治方案编制
编制防治方案时,要求综合考虑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结构特点及环境条件等因素。例如,在选择药剂时需确保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不可逆损伤,并且要考虑到药效持久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与责任分工。
施工过程管理
关于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前必须先做小范围试验,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全面开展作业;所有使用的器械设备均需经过校准且处于良好状态;施工人员需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接受专业培训后上岗。
后续监测与维护
完成初次防治之后还需要定期回访观察效果,一旦发现新的隐患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建议建立长期跟踪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结果以便日后参考。
以上是对《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DB34/T 3326-2019)中几个关键章节内容所做的简要说明,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