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皮初加工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牡丹皮的初加工和贮藏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Tree Peony Bar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068-2017《牡丹皮初加工与贮藏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牡丹皮从采收、初加工到贮藏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采收
1. 采收时间:标准明确指出牡丹皮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秋季(9月至10月)。此时植株生长周期结束,有效成分积累达到峰值,药材品质最佳。
2. 采收方法:应选择晴天进行采挖,避免雨天操作以防霉变。挖取根部后,需及时除去泥土和杂质,保证原料清洁。
二、初加工
1. 剥皮处理:剥下的鲜皮需立即摊开晾晒或烘干。若采用自然晾晒,则需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防止发霉。
2. 干燥标准:干燥后的牡丹皮含水量不得超过12%。可通过快速干燥设备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干燥均匀且符合标准。
3. 分级包装:根据牡丹皮的大小、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合格品需密封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三、贮藏
1. 环境条件:贮藏库房应保持干燥、阴凉,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定期检查库房是否出现虫害或霉变现象。
2. 堆码方式:堆放时应注意留有通风道,避免重压导致破损。同时要远离地面潮湿区域,防止受潮。
3. 定期检查:每隔三个月对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发现虫蛀或霉变情况,应单独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旨在指导从业者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牡丹皮的初加工与贮藏工作,从而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