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凤丹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凤丹的播种育苗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Sow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aeonia ost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044-2017凤丹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凤丹的播种育苗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 标准规定,凤丹种子应在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通常情况下,当凤丹果皮由绿色转变为黄褐色且开始裂开时即可采收。
- 种子采集后需立即去除果肉,并清洗干净。清洗后的种子应晾干并在阴凉通风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2. 播种时间
- 春季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4月间,秋季播种则为9月至10月。春季播种有利于种子在适宜温度下发芽,而秋季播种可以让幼苗经历一个完整的冬季休眠期,增强抗寒能力。
3. 播种方法
- 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播种时行距保持在20至3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10至15厘米左右。
- 每穴播入种子数量一般为2到3粒,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至3倍,以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给。
4. 田间管理
-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同时要注意除草松土工作,保持田间清洁无杂草。
- 在生长期间要合理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后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 应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采用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是对《DB34/T 3044-2017凤丹播种育苗技术规程》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能够有效提升凤丹育苗的成功率及最终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