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瓠瓜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保存、制种隔离、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瓠瓜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ourd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瓠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963-2017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瓠瓜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种和质量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要求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无污染源,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以非葫芦科为主。这是为了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品质,避免外来污染物影响种子质量。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并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有助于保证种子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在播种育苗阶段,标准建议采用营养钵育苗,每钵一粒,覆土厚度约2厘米。出苗后要及时间苗,保持幼苗健壮生长。这一措施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为后续栽培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强调要做好肥水管理,适时追肥,合理灌溉。同时要注意整枝打杈,控制植株徒长。这些措施能够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坐果率。
在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蔓延。这种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可减少农药残留。
至于采种环节,标准要求当果实充分成熟且果皮变硬时采摘。采收后要晾晒脱粒,确保种子干燥后再入库贮藏。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力和寿命。
最后在质量检验方面,标准明确了种子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指标的具体要求。只有达到这些标准的种子才能称为合格品,投入市场销售。
以上是对DB34/T 2963-2017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瓠瓜种子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