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曲病测报调查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稻曲病的监测与预报调查工作。
Title:Rice Curvularia Leaf Spot Forecasting and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58-2017《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稻曲病的监测与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曲病测报调查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及田间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文件,如GB/T 21300等,这些文件为稻曲病的测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 稻曲病:由稻曲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
- 测报:对稻曲病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发布报告的过程。
测报调查的基本要求
1. 调查时间:应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通常包括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
2. 调查范围:应覆盖主要种植区,并根据区域特点合理设置调查点。
3. 调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稻曲病的症状识别及相关技术。
测报调查方法
- 田间观察:通过直接观察田间的稻株,记录发病情况。
- 样本采集:从不同地块采集代表性样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收集的数据,分析病害的发展趋势。
报告编制
- 内容: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结果、分析结论及建议措施。
- 格式:遵循统一的格式要求,便于信息的传递和使用。
实施与管理
- 各级农业部门应按照标准要求组织测报工作,确保测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定期评估测报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测报策略。
以上是对DB34/T 2958-2017标准中重要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防控稻曲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