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和个人。
Title: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for Elderly People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中国标准分类号:C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52-2017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是一项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失独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服务指引。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服务原则”部分强调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为失独老人提供服务时,要充分考虑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不能一刀切地处理问题。例如,有的老人可能需要心理疏导,而另一些则更需要生活照料。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前,要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位老人的具体状况。
其次,在“服务内容”中明确规定了包括情感支持、生活照料、健康维护、社会参与等四大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中,情感支持被放在首位,这反映了失独老人最迫切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定期探访、建立信任关系等方式,帮助老人缓解孤独感。同时,生活照料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协助老人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再者,标准特别关注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它指出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专业方法对有需要的老人进行心理辅导。例如,对于那些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老人,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此外,还鼓励动员志愿者参与其中,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关爱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
最后,“评估与改进”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要求服务机构定期对所提供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收集老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反馈,并据此不断优化服务方案。这样可以确保服务始终贴近实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DB34/T 2952-2017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定,能够有效提升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