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中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基本要求、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社会福利机构对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ren in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7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50-2017《社会福利机构儿童常见病预防控制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社会福利机构内儿童健康的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指导社会福利机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收养、寄养的儿童常见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儿童”、“常见病”等核心术语的具体含义。“常见病”的定义尤为重要,它涵盖了在福利机构中较为普遍发生的疾病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等。这一界定为后续各项具体防控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是预防儿童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要求社会福利机构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并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此外,还强调了日常清洁消毒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玩具、餐具、床铺等儿童常用物品的清洁频率及方法。特别提到对于传染病高发季节,需加强环境消杀力度,以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
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其自身健康状况。标准建议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前后都要认真清洗双手。另外,还提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则需要工作人员协助完成这些基本卫生操作。
四、营养膳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抵抗力。标准提出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制定均衡膳食计划,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同时,注意食物来源的安全性,避免使用过期变质食材。对于特殊体质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还需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五、健康监测与干预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标准要求社会福利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儿童健康档案,记录每次体检结果及相关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必要时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诊治。此外,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智能穿戴设备等,实现对儿童日常活动量、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动态监控。
六、应急处理机制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反应至关重要。标准明确了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疫情报告流程、隔离区域设置等内容。当发生群体性感染等情况时,必须迅速启动响应程序,组织力量进行排查隔离,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机构儿童常见病预防控制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环境到个体全方位的防控策略,而且强调了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保护好每一位生活在社会福利机构里的孩子免受疾病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