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霍山石斛枫斗质量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取样方法、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检测、卫生指标检测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霍山石斛枫斗的质量检测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Testing of Huoshan Dendrobium Fengdou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霍山石斛枫斗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B34/T 2938-2017)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霍山石斛枫斗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制备
条文:5.1 样品采集
样品应在霍山石斛种植基地或市场中随机抽取,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每个批次至少抽取3个独立包装单位作为样品。
解读:
此条文强调了样品采集的随机性和代表性。通过从不同包装单位取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质量评估偏差,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检测项目与方法
条文:6.1 外观检测
外观应符合以下标准:色泽均匀,无明显杂质,形状完整,无虫蛀现象。
解读:
外观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视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色泽、杂质含量以及形状完整性直接反映了加工工艺的好坏及存储条件是否得当。
条文:6.2 干燥失重测定
采用干燥至恒重法测定干燥失重率,不得超过8%。
解读:
干燥失重率是衡量霍山石斛枫斗干燥程度的关键参数。过高会导致产品容易受潮变质,影响其保存期限和药效。因此严格控制在8%以内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条文:6.3 总灰分含量测定
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6%。
解读:
总灰分含量反映了原料中的矿物质成分比例。过高的灰分可能意味着掺杂了非药用物质或者原料本身质量较差。限定在6%以内有助于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卫生指标
条文:7.1 微生物限度检查
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 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CFU/g;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等。
解读:
卫生指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上述规定不仅限定了微生物的数量上限,还特别指出不能存在任何致病菌,这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霍山石斛枫斗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B34/T 2938-2017)从多个方面对霍山石斛枫斗的质量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样品采集、外观检测、干燥失重测定、总灰分含量测定以及卫生指标等。这些规定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有利于促进霍山石斛枫斗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