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核桃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山核桃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lnut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30-2017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核桃的育苗技术流程,提高苗木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种质资源的选择上,标准规定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作为采种来源。采集的种子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饱满度达到85%以上,并且发芽率不低于80%。此外,种子采集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避免霉变影响后续育苗效果。
关于播种前的准备,要求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深度控制在30至40厘米之间。同时要施足基肥,每亩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并结合翻耕均匀撒施。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5到30厘米,株距则为15到20厘米。
在幼苗管理环节,标准强调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积水。每月追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对于可能出现的立枯病等病害,要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预防;而食叶害虫如金龟子,则可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防治。
另外,标准还提出了苗木出圃的标准: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茎粗不低于0.5厘米,主根长度不少于15厘米,侧根数不少于5条,且无明显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痕迹的苗木方可出圃定植。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山核桃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