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后评价的总体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后评价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Mainten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on Expressways - Part 3: Post-Evaluation of Maintenance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748.3-201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3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后评价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为养护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方法,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条文解读
# 5.1 养护工程后评价的基本原则
本部分强调了养护工程后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和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后评价时,必须基于实际数据和事实,不能主观臆断;同时要涵盖养护工程的所有关键环节,包括前期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最终效果,并采用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 5.2 评价内容与指标
标准明确了养护工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其中,技术性能主要考察路面平整度、抗滑能力等技术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经济效益则关注成本效益比、资金使用效率等财务指标;社会效益侧重于对交通流量改善程度、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量。
# 5.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对于数据收集,《指南》提出了详细的步骤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测、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特别是在数据分析阶段,推荐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来处理数据,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5.4 后评价报告编制
编制养护工程后评价报告时,需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评价依据、评价方法、主要结论及建议等内容。报告中还特别指出,任何定性描述都应当有定量数据支持,避免空泛论述。
# 5.5 结果应用与改进措施
最后,《指南》强调了将后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了养护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3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不仅为养护工程提供了标准化的评价框架,而且通过对具体条文的深入解读,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效率并保障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