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三潭枇杷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要求、采收、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三潭枇杷。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San Tan Loqu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479-2017《地理标志产品 三潭枇杷》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三潭枇杷的生产、加工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怀宁县产地范围内生产的三潭枇杷。这强调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限制性,确保只有特定区域内的产品才能使用这一地理标志名称。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三潭枇杷”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在安徽省怀宁县产地范围内,选用当地特有的优良品种,按照特定的栽培技术规程种植,并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这一定义涵盖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再者,在要求部分详细规定了三潭枇杷的质量指标。包括感官要求如色泽、形状等;理化指标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等;以及卫生指标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此外,检验规则部分规定了如何抽样、检验项目及其合格判定方法。这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关于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明确了当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最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部分则从保护产品品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包装材料的选择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挤压和污染,贮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等。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三潭枇杷》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保障,对于维护“三潭枇杷”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