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光谱采集、模型建立及验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
Title:Rapid Determination of Major Quality Components in Tea -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890-2017 是一项关于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快速测定的安徽省地方标准,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以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茶叶中的水分、灰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检测方法能够覆盖茶叶品质评估的核心指标。
2. 仪器设备要求
标准指出应使用配备有近红外光谱仪和相应的化学计量学软件的设备。同时强调了仪器需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 样品制备
在样品制备环节,标准要求将茶叶样品粉碎至一定粒度,并混合均匀后装入样品杯或容器中。此过程直接影响到后续光谱采集的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4. 数据分析与处理
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标准特别提到需要建立准确可靠的校正模型,以便于预测未知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具体含量。此外还建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5. 结果表示
测试结果应当以百分比形式给出,并保留两位小数。如果某项成分未检出,则应注明“ND”(Not Detected)。这样的表述方式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比较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差异。
6. 重复性和再现性
对于同一实验室内的重复试验,其相对偏差不应超过10%;而在不同实验室间开展的平行试验,其相对偏差则不应大于15%。这些限值有助于控制整个检测流程中的误差范围,提高检测结果的信任度。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快速测定 - 近红外光谱法》不仅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而且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规范,确保了最终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可信度。这对于促进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