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及风险告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Title: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s in Textile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283-2018《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纺织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强调了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根据第4.1条,企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这意味着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不仅要关注生产效率,更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提前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来避免事故发生。
其次,在风险辨识方面,第5.1条指出企业需要全面覆盖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成品储存等各个环节。同时,还应当考虑季节性变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比如夏季高温可能带来的工人中暑等问题。
再者,关于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建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见第6.1条)。例如,可以利用LEC法(即可能性L、暴露E、后果C三者乘积)来量化某一特定危险源的风险水平。此外,对于复杂或新型工艺流程,则需结合专家意见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风险分析。
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上,第7.1条规定了从工程技术手段到个人防护用品等多个层次上的防控策略。其中特别提到要优先考虑消除危险源本身,其次是降低风险等级,并最后才考虑个体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针对培训教育的要求,标准明确要求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相关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详见第8.1条)。特别是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完整的岗前培训,确保其了解岗位职责及相应安全规范。
最后,持续改进机制也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第9.1条强调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核与外部评审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为纺织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框架,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各项规定,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