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大棚内草莓种植过程中采用熊蜂授粉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在山东省范围内设施大棚内使用熊蜂为草莓进行授粉的操作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umblebee Pollination in Facility Greenhouses - Part 3: Straw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大棚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第3部分:草莓》(DB37/T 3413.3-2019)是由山东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设施大棚中利用熊蜂对草莓进行授粉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大棚内采用熊蜂授粉的草莓生产。这意味着该标准主要针对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条件下种植草莓时使用熊蜂进行授粉的情况,不包括露地栽培或其他方式授粉的情形。
二、术语和定义
1. 熊蜂:指隶属于熊蜂属(Bombus)的蜜蜂种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在设施大棚环境中为作物授粉。
2. 授粉效率:单位时间内熊蜂完成有效授粉花朵数占总开花数量的比例。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熊蜂授粉的效果好坏,是评价熊蜂授粉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三、环境条件
1. 温度:设施大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2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熊蜂的活动能力及授粉效果。例如,当温度低于10℃时,熊蜂几乎停止活动;而超过30℃则可能导致其过早死亡。
2. 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范围内最佳。湿度过高会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同时降低熊蜂的工作积极性;湿度过低则容易导致花粉失水变干,影响授粉成功率。
四、熊蜂的选择与投放
1. 种类选择: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且经过驯化的熊蜂品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适宜的熊蜂种类也有所不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投放时间:应在草莓初花期前一周左右开始投放熊蜂。这样可以确保熊蜂能够及时参与到授粉过程中来,并避免因投放过晚而导致错过关键授粉时期。
3. 投放密度:每公顷设施大棚建议投放不少于1箱熊蜂(约50只)。具体数量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如种植面积、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
五、日常管理
1. 定期检查:每隔3-5天巡查一次熊蜂箱体状态,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疾病传播迹象或者食物短缺等问题。
2. 补充营养:定期向熊蜂提供新鲜的蜂蜜水作为补充能量来源。蜂蜜水中糖浓度一般维持在20%-30%之间即可满足需求。
3. 防止干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熊蜂正常工作的干扰,比如避免频繁进出棚室以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鸟类等天敌袭击。
六、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农药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熊蜂有毒性的药剂。如果确实需要施药,则应当提前将熊蜂移出棚室并在安全间隔期后再重新引入。
2. 注意保持棚室内通风良好,以促进空气流通并帮助调节温湿度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设施大棚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第3部分:草莓》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说明。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利用熊蜂为草莓授粉,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