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双季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区域内鲜食玉米的双季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uble-season Cultivation of Fresh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581-2019)是山东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鲜食玉米的双季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鲜食玉米品种。例如,早春茬栽培宜选用耐寒性强、生育期短的品种;夏季茬则需选择抗热性好、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的品种。种子处理方面要求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以提高发芽率并预防病害。具体操作时,温汤浸种需将种子置于50℃左右热水中浸泡10分钟,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后催芽播种;药剂拌种则按照说明书比例均匀拌种,确保每粒种子都被药剂覆盖。
二、整地施肥与播种
整地时要深耕细耙,施足基肥。推荐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为基肥。播种前需精细整地,保持土壤疏松平整。播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标准建议早春茬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夏季茬行距70厘米,株距30厘米。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覆土要均匀且适度压实,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障鲜食玉米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抽雄期至灌浆期需增加灌溉频率,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四、采收与贮藏
适时采收是保证鲜食玉米品质的重要环节。标准规定,早春茬应在乳熟期采收,夏季茬则应在蜡熟初期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降低田间热,防止品质劣变。贮藏环境要求低温、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0-4℃,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之间。此外,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剔除腐烂或损伤的玉米棒,保持良好的贮藏条件。
五、生产档案建立
为了实现全程质量追溯,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内容包括品种名称、播种日期、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情况、采收时间等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以便追溯产品质量和追溯责任。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鲜食玉米双季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采收贮藏各个环节都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对于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