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港口作业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港口作业相关的气象服务工作。
Title: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Port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548-2019港口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专门针对港口作业制定的气象服务标准。这项标准为港口气象服务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升港口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中的规定,港口气象观测应当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以及能见度等要素。这些观测数据需要通过专业设备进行采集,并且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风速和风向的测量精度应达到±1m/s和±10°,这确保了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港口区域的气象状况,从而为港口调度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标准对气象预警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当监测到可能影响港口作业的恶劣天气时,如大风、暴雨、浓雾或高温等,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含天气现象、强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建议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内容。例如,对于大风预警,应详细说明风力等级、影响时段,并建议船舶调整靠泊计划,避免因强风导致的事故。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气象信息的传递时效性。所有气象信息从采集到传递给用户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0分钟,以确保港口管理部门和作业单位能够及时获取最新气象动态。同时,标准提倡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如短信、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等,以便不同类型的用户都能方便地接收到所需信息。
在服务质量方面,标准指出,气象服务机构需定期评估其提供的服务效果,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这种持续改进机制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总之,《DB37/T 3548-2019港口作业气象服务》通过对气象观测、预警信息发布、信息传递时效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规定,为港口气象服务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对于保障港口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