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的基本原则、位置要求、技术要求和标识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的设置、管理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xed Source Exhaust Gas Monitoring Point Set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535-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口的监测点位设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以及现有污染源的监测点位设置。这表明该标准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固定污染源,无论是新建设施还是已有的生产设施。
2. 术语和定义
- 监测点位:用于采集或测量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位置。
- 排放口:污染物从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出口。
这些定义明确了监测点位与排放口的关系,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点位选择原则
- 代表性:监测点位应能准确反映整个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 可操作性:点位设置应便于安装监测设备并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安全性:点位应避免设置在易燃易爆区域,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这些原则强调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 点位设置要求
- 对于圆形排气筒,监测点位应设在直径大于等于2米且高度不低于15米的排气筒中心位置。
- 对于矩形排气筒,监测点位应设在短边的中心位置,并确保点位距离排气筒壁至少2米。
- 在多边形排气筒中,监测点位应均匀分布在排气筒横截面的几何中心附近。
这些具体要求确保了监测点位能够全面代表整个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状况。
5. 特殊情况下点位设置
当排气筒周围存在障碍物时,监测点位应避开障碍物的影响,确保气流顺畅。如果排气筒周围有多个排放源,则需要综合考虑各排放源的影响,合理布置监测点位。
这部分规定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6. 监测点位标识
每个监测点位都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编号、用途等信息,并定期检查维护以保持清晰可见。
标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因标识不清导致的操作失误。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7/T 3535-2019》从多个角度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的设置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旨在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