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预拌盾构注浆料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性能指标、生产与运输、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预拌盾构注浆料的应用及相关工程质量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ady-mixed Shield Grouting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08-2018预拌盾构注浆料应用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预拌盾构注浆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原材料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预拌盾构注浆料”的定义:由水泥基材料、骨料及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在施工现场通过加水搅拌后使用的注浆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其预制性和施工便捷性。
分类与标记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预拌盾构注浆料分为A型(填充型)和B型(防水型)。A型主要用于隧道开挖面的稳定和防止地表沉降;B型则侧重于提高隧道结构的防水性能。标记方式为:DB/T+四位数顺序号+年份+类型字母。
原材料要求
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水泥应选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需采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或人工砂,并且含泥量不得超过3%。这些要求确保了注浆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满足工程需求。
技术要求
在技术指标方面,标准对预拌盾构注浆料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初始流动度不应小于240mm,28d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初凝时间不少于4小时且终凝时间不超过10小时。这样的参数设置旨在保证注浆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长期稳定性。
试验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技术要求是否达标,标准还详细描述了各项性能测试的具体步骤。如测定流动度时采用标准稠度用水量法;检测抗压强度则按照GB/T17671的规定执行。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有助于准确评估产品质量。
检验规则
关于产品检验规则,标准指出每批产品都必须经过出厂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流动度测试以及抗压强度试验。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规定标准时才能视为合格品出厂。此外,还鼓励生产企业定期开展型式检验以进一步确认产品质量。
运输和贮存
最后,在运输与贮存环节,标准建议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干燥环境,同时注意防潮措施以防影响材料质量。装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破损。
综上所述,《DB11/T 1608-2018预拌盾构注浆料应用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预拌盾构注浆料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流程,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权威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