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预拌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内采用预拌喷射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ady-mixed Shot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09-2018预拌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预拌喷射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基本要求、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以及质量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1. 水泥:应选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水泥进场时需提供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并按批次进行复检。每一批次的水泥应具有均匀性,避免因批次差异影响喷射混凝土性能。
2. 细骨料: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颗粒级配应满足JGJ52的要求,含泥量不得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超过1%。细骨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清洗处理,确保无杂质附着。
3. 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坚硬且耐久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含泥量不得超过1%,泥块含量不得超过0.5%。粗骨料的级配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二、配合比设计
1. 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5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工程需求调整。水灰比过低会导致喷射困难,过高则会降低强度。
2. 外加剂的选择应依据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确定,常用的有速凝剂、减水剂等。速凝剂的掺量通常为水泥重量的4%-6%,减水剂的掺量则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三、生产过程管理
1.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各组分比例准确。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以保证混合料充分均匀。
2. 对于特殊工程部位,如隧道开挖面,还需特别注意喷射顺序和角度,以减少回弹率并提高密实度。
四、施工要点
1. 施工前应对作业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去除松动岩石及杂物,必要时可采取喷水湿润措施。
2. 喷射作业时,应保持连续供料,防止中断造成层间结合不良。同时,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合理调节风压和水量,确保喷射效果。
五、质量检测
1. 喷射完成后应及时对成品进行取样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渗性等多项指标。检测方法参照GB/T50081执行。
2. 若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定期更新知识库以适应行业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