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盐碱地进行红小豆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盐碱地红小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Bean Crop Production o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东省地方标准《盐碱地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 红小豆》(DB37/T 3377-2018)对在盐碱地种植红小豆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抗盐碱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红小豆品种。如“鲁红小豆1号”等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8.5-9.5的土壤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二、整地施肥
要求深耕细耙,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施足底肥,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吨,磷酸二铵3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红小豆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三、播种
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机械条播,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每公顷保苗18万株左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可用根瘤菌剂拌种,以促进固氮作用。
四、田间管理
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苗高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结荚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生育期间可根据长势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可用三唑酮或多菌灵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食心虫等,可用吡虫啉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六、收获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豆荚变黄时即可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和脱粒作业,降低损耗率。
七、质量要求
成品红小豆应符合GB/T 10460-2003标准,其中杂质含量≤1%,不完善粒含量≤3%,水分含量≤14%。
八、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品种名称、播种日期、施肥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信息,确保可追溯性。
九、注意事项
盐碱地种植红小豆需特别关注土壤改良工作,定期监测土壤含盐量,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土壤盐分。同时要注意轮作倒茬,避免连作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