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告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文件管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培训与考核、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
Title:Detailed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3512-2019)是山东省针对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到持续改进等环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风险辨识与评估
条文:4.3.1 应全面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等资料,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开展风险辨识工作。
这一条文强调了风险辨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运行管理单位需要对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内容。同时,结合自身工程的具体特点,如坝体结构、泄洪设施、供水系统等,进行全面的风险点排查。例如,在大坝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渗漏、裂缝、滑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详细的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来确认。
条文:4.3.2 对辨识出的风险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划分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可能性的评估,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的运行状况来判断;而严重程度则需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通常将风险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等级。例如,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大坝渗漏问题,即使发生的概率较低,但由于后果极其严重,也应被归为重大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条文:4.4.1 对于重大风险应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风险,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针对重大风险,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工程技术措施。例如,对于发现有裂缝的大坝,可以采用灌浆处理、加固补强等方法来消除隐患;而对于泄洪设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增设备用设备、优化调度方案等方式加以预防。此外,还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编制专门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条文:4.4.2 较大及以下风险可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定期维护保养等常规管理措施予以控制。
除了工程技术手段外,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样重要。运行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检查任务,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比如,定期检查闸门启闭装置是否灵活可靠,监测水位变化情况以防止超限运行等。同时,还要做好设备设施的保养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持续改进机制
条文:4.6.1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定期组织内部审核活动。
为了保持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一方面,要鼓励一线工作人员积极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定期开展自我审查,查找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措施,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不仅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指导原则,也为具体实践指明了方向。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每一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