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子穴盘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茄子穴盘嫁接育苗生产。
Title:Regulation for Eggplant Plug Grafting Seedl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茄子穴盘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37/T 1962-2019)是山东省地方性标准,为茄子穴盘嫁接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从该标准中挑选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设施栽培条件下茄子的穴盘嫁接育苗。其中,“穴盘”指用于盛装基质并进行育苗的塑料或纸质容器;“嫁接”是指将接穗与砧木结合以增强抗病性和产量的过程。这些基础概念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内涵。
二、育苗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育苗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和遮阳条件。具体而言,温度需控制在20℃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80%左右,光照强度不低于2万勒克斯。此外,还需定期消毒育苗室及工具,防止病害传播。这一部分强调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性。
三、基质配比与处理
基质是影响幼苗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推荐使用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4:1: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所有材料须经过高温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菌残留。同时,在播种前需将基质充分湿润,但避免积水现象发生。
四、嫁接方法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靠接法或劈接法。靠接法适合砧木与接穗茎粗相近时采用;而当两者差异较大时,则推荐使用劈接法。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操作者动作轻柔精准,保证接口紧密贴合且固定牢固。术后需及时喷洒杀菌剂预防感染。
五、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水分管理、肥料施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水分供给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干燥后再浇水,切勿过量灌溉。施肥方面,建议每隔7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对于常见的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可选用多菌灵或多福唑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六、定植准备
当幼苗长到4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在此之前,需要逐步减少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另外,还应对定植地块进行深耕翻土,并施足底肥,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是对DB37/T 1962-2019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阐述,希望对从事茄子穴盘嫁接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茄子育苗质量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