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水淡化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要求,包括水源卫生防护、生产工艺卫生、水质检验、设施与设备、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海水淡化的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
Title:Hygien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Units of Desalinated Seawater as Potable Wa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C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83-2019《海水淡化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规范》是山东省针对海水淡化生产饮用水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基本要求:供水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健康检查、设备维护保养、水质检测等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求供水单位从组织管理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供水安全。
6.2 水源防护:水源保护区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隔离设施,禁止在保护区内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解读:水源是饮用水安全的根本来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外源性污染,这是保证出水水质的基础措施。
7.3 净化工艺:采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反渗透装置等净化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相关操作情况。
解读:明确指出了海水淡化过程中常用的净化工艺流程,同时特别强调了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定期清洗消毒能避免因设备污染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
9.4 检测频率:出厂水水质检测至少每月一次,检测项目包括pH值、电导率、总有机碳等指标。
解读:规定了出厂水水质监测的最低频次及主要内容,通过定期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供水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0.1 应急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容涵盖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处理措施等方面。
解读:面对突发事件时,有预案可依有助于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影响,保护公众健康。
这些条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框架,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控制,对于提高海水淡化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