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等。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Title: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in Gas Industry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153-2018《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风险点的识别
标准中明确指出,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燃气行业企业应全面识别生产系统中的所有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燃气储存、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例如,在燃气储存环节,需要识别储罐、管道等设施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在燃气输送环节,则需关注管道腐蚀、第三方破坏等问题。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应当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标准推荐了多种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等。其中,LEC法通过计算D值来评估风险等级,D=L×E×C,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点,企业需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三大类。比如,在防止燃气泄漏方面,可以通过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工程技术措施)、定期巡检维护设备(管理措施)以及要求员工佩戴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措施)。此外,还应建立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机制。这包括定期对现有风险管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措施。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各项安全规定。
总之,《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为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详细的指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燃气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