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夏播大豆蚜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夏播大豆生产中蚜虫的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phids in Summer-Sown Soybea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503-2019《夏播大豆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夏播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同时结合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2. 农业防治:
- 品种选择:推荐使用抗蚜虫能力强的大豆品种,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蚜虫的危害。
- 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为蚜虫提供滋生环境。合理密植,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3. 物理防治:
- 使用黄板诱杀成虫。黄板可以吸引蚜虫并粘附其上,有效降低田间蚜虫密度。
- 设置防虫网,阻止蚜虫进入田块。
4.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例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
- 应用微生物制剂,如利用蚜虫病原真菌或细菌来抑制蚜虫种群增长。
5. 化学防治:
- 在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喷洒,但需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 喷药时间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提高药效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监测与预警:
- 定期检查田间蚜虫的发生情况,建立长期监测体系。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历史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虫害高峰期,提前做好准备。
7. 安全间隔期:施药后必须遵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夏播大豆上的蚜虫危害,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升产量质量。希望广大农户能依据此标准科学管理自己的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