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鸡场禽白血病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检测、净化、管理措施及生物安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种鸡场禽白血病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Leukosis in Breeding Chicken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235-2018《种鸡场禽白血病防控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针对禽白血病防控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鸡群的建立与管理
1. 种鸡来源
- 标准要求种鸡必须来源于无禽白血病感染的健康鸡群。这意味着在引入新鸡群时,需确保其来源清晰且经过检疫,避免将潜在的病原带入。
2. 隔离观察
- 引进的新鸡群应进行至少4周的隔离观察,期间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或病毒载量,确保没有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二、日常管理措施
1. 环境控制
- 鸡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期清理粪便并消毒,减少环境中病毒的数量。
2. 饲料与饮水
- 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高质量的饲料,避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原料,同时注意饲料储存条件以防止霉变。
三、免疫接种
1. 疫苗选择
- 应选用经过批准的有效疫苗,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确保免疫效果。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程序。
2. 免疫记录
- 每次接种后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日期、疫苗种类、剂量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评估免疫效果。
四、监测与诊断
1. 定期检测
- 定期对种鸡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如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PCR技术检测病毒DNA,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异常处理
- 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隔离病鸡,并对整个鸡群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采取扑杀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人员培训与卫生管理
1. 人员培训
-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禽白血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意识。
2. 个人卫生
- 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并严格遵守洗手消毒流程,减少人为传播风险。
以上内容涵盖了DB37/T 3235-2018标准中关于种鸡场禽白血病防控的一些核心要点。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禽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