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要求、处理工艺、操作规程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规模猪场病死猪的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armless Treatment of Dead Pigs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by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229-2018《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规模猪场对病死猪进行科学、环保的无害化处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病死猪”、“生物发酵”等关键术语。例如,“病死猪”是指因疾病或意外死亡的生猪。“生物发酵”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使有机物分解并转化为稳定产物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概念上的混淆。
设施与设备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处理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臭气外泄,并配备相应的通风系统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此外,还应设置独立的操作区域,确保工作人员安全。设备方面,需选用耐腐蚀材质制作的容器及搅拌装置,且所有设备均需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
处理流程
1. 收集:病死猪应及时收集,尽量减少运输距离,避免二次污染。
2. 预处理:包括去除内脏、清洗等步骤,目的是降低后续发酵难度。
3. 混合: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辅料(如锯末、稻壳等),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生长。
4. 发酵: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发酵池中,控制温度在50℃以上,持续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需翻堆一次。
5. 后处理:发酵完成后,物料需经过筛分、检测等程序,确保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作为肥料使用。
环境保护措施
为保护周围生态环境,标准特别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渗滤液泄漏,建议建设防渗漏池体,并安装雨污分流系统。同时,对于产生的废气也要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
安全管理
考虑到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进入发酵车间前必须穿戴防护服,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规模猪场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病死猪收集到最终产物利用的全过程,还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