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制药行业中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健康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制药行业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制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TWSJD 56-2024《制药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的发布为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中关于“毒害性化学品储存管理”的变化,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毒害性化学品储存管理的变化
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毒害性化学品储存管理部分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指导要求。首先,在储存环境方面,明确提出了“温湿度控制”的具体数值范围。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化学物质,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则需控制在45%到65%范围内。这一调整旨在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化学品变质风险,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并延长化学品的有效期。
其次,新版标准还强调了储存区域的安全设施配置。除了传统的通风设备外,还特别提到需要安装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以及紧急喷淋系统。这些措施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规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环境监测:定期检查储存区域内的温湿度情况,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可以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数据,并设置警报阈值以便快速响应异常状况。
2. 设施维护:定期对通风设备、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培训员工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毒害性化学品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各类化学品的特性及其正确的储存方式。此外,还应组织模拟演练活动,让员工熟悉紧急情况下如何撤离及自救。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满足新版标准的要求,更能切实提升制药企业在毒害性化学品储存管理方面的水平,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