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开采石膏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组织保障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地下开采石膏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Title: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the Accident Hidden Trouble Investigation and Rectification System of Underground Gypsum Mine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M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210-2018《地下开采石膏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地下开采石膏矿山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在第4.2条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隐患排查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安全状态,还要通过预测和防范措施来减少潜在风险。例如,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某处通风设施存在轻微损坏,虽然不影响短期使用,但从预防角度出发应立即修复以避免可能引发的重大事故。
其次,在第5.1条关于隐患分级管理方面,标准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类。一般隐患是指危害程度较低且整改难度小的问题;而重大隐患则涉及人员伤亡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较高。比如,一处电缆接头松动属于一般隐患,因为它不会立刻威胁到生命安全;但如果同一区域内的多条电缆同时老化,则构成了重大隐患,需要紧急处理。
再者,标准特别强调了专业性检查的重要性。根据第6.2条的规定,矿山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如电气设备检测、爆破器材管理等。这些专业性强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特定领域的安全隐患。例如,对于井下排水系统的定期维护不仅能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还能防止因积水导致塌方等情况发生。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建立信息档案的要求(见第7.1条)。所有隐患排查记录都需妥善保存,包括但不限于隐患描述、整改措施、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等内容。这不仅是对历史数据的积累,也为后续分析提供了依据。例如,通过对历年隐患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识别出某些反复出现的问题点,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最后,在应急响应部分(第8.3条),标准要求矿山企业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相应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例如,当遇到突发涌水事件时,现场人员应按照预案立即撤离危险区,并由专业队伍进行抢险作业。
综上所述,《地下开采石膏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定帮助企业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