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现场勘查流程、证据采集与保存、分析评估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勘查作业及相关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Poisoning and Asphyxiation Accidents in Confined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有限空间内中毒和窒息事故现场勘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事故现场的勘查程序、方法、技术要求及结果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与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等核心概念。例如,“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即所有涉及此类空间的事故都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现场勘查准备
在进行事故勘查前,勘查人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标准要求勘查小组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员组成,并且要携带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及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此外,还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勘查目的、范围、步骤等内容。这些准备工作对于保障勘查人员的安全以及提高勘查效率至关重要。
现场勘查实施
1. 初步勘查: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应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观察,记录下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等因素。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现场,避免破坏证据。
2. 详细勘查:进入有限空间内部进行详细检查时,需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装置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条件。重点检查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温度湿度等情况,使用专业仪器测量空气中氧气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
3. 物证收集:在现场找到的所有可能与事故有关联的物品均被视为潜在证据,如残留物、工具痕迹等。收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证据原貌,防止污染或损坏。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完整的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经过描述、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建议等部分。特别强调的是,在撰写报告时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注意事项
在整个勘查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除了遵循上述各项规定外,勘查人员还需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遵守操作规程,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防止疲劳作业带来的风险。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存在爆炸危险),还需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DB11/T 1584-2018 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勘查作业规范》不仅为从事此类事故勘查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大大提升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处理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