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调查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Emergency Resource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调查规范》(DB11/T 1580-2018)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调查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入手,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核心内容概述
该标准适用于指导北京市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对其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明确应急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使用情况,为企业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条文解读
# 一、范围界定
标准首先明确了适用对象为所有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强调了应急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所需资源。这表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类别如何,都需重视此项工作。
#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应急资源”、“调查”等核心概念给出了明确定义。例如,“应急资源”被定义为可用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生产安全事故的所有物质、技术、信息和服务。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障碍。
# 三、基本要求
1. 全面性:要求覆盖所有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隐患点以及相关联的内外部资源。
2. 准确性:强调数据收集必须真实可靠,任何假设或者估算都应在合理范围内。
3. 时效性:鉴于实际情况变化较快,定期更新调查结果至关重要。
4. 实用性: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应当便于操作者理解和应用,直接服务于实际需求。
# 四、具体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
-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 明确参与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表格模板。
2. 现场勘查
- 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路线逐一检查各个区域;
- 记录每项资源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 对于特殊设备还需拍照存档以便后续查阅。
3. 数据分析
-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中;
-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整体状况;
- 识别潜在风险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撰写报告
- 总结调查过程中的主要发现;
- 提供针对性强且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措施;
- 确保文档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
# 五、注意事项
- 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 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综上所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资源调查规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层面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认真贯彻执行本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