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农村公厕和户厕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厕和户厕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Title:Rural Public Toilets and Household Toilets Construction Basic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97-2018《农村公厕 户厕建设基本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农村地区公厕和户厕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公厕选址与布局
条文:公厕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区域,且需远离饮用水源地至少50米以上。
解析: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公厕的位置便于公众使用,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距离饮用水源地的限制是为了防止粪便等污染物渗入地下水源,影响居民饮水安全。
设施配置
条文:公厕应配备洗手设施、照明设备及通风装置,并根据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
解析:这些基本设施能够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洗手设施有助于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照明和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无障碍设施则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使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厕所。
环境保护
条文:化粪池应采用防渗漏设计,定期清理以防止地下水污染。
解析:化粪池作为处理排泄物的重要设施,其防渗漏设计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公共卫生,还直接影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定期清理则是为了维持化粪池的有效运作,避免因过度积存而导致泄漏问题。
使用管理
条文: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消毒、设备检查维修等内容。
解析: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厕所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定期清洁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而及时检查和维修设施,则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服务效率。
安全措施
条文:应在明显位置张贴安全使用指南,并配备必要的应急用品如急救箱等。
解析:安全使用指南可以帮助使用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厕所及相关设备,减少意外发生几率。而应急用品的准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内容只是DB11T 597-2018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解读,全面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对于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