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兔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卫生消毒、疾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规模化兔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Scale Rabbit Farm Biosafety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东省地方标准《规模化兔场生物安全体系》(DB37/T 3108-2018)为兔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第5.1条规定,兔场应设立专门的卫生防疫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防疫措施。这一规定强调了组织架构的重要性,确保有专人负责防疫工作,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管理漏洞。
其次,在兔舍环境控制方面,第6.2条指出兔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定期消毒。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兔群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标准还特别提到消毒剂的选择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不得对兔体产生毒副作用。
关于引种与隔离,第7.3条明确规定新引进的种兔必须在隔离区内饲养至少一个月,并经健康检查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这项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性病原菌的引入风险。
此外,标准在饲料及饮水管理上也有严格要求。第8.4条强调饲料原料来源需可靠,加工过程要卫生;而第8.5条则要求供水系统设计合理,防止二次污染。这些细节体现了标准对生产环节全面把控的理念。
最后,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第9.2条提出应建立集中收集、分类处理机制,禁止随意丢弃。此举既保护了环境,也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兔场生物安全体系》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规定,为提升兔场管理水平、保障动物健康以及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兔场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