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废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实施路径和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无废校园建设及相关活动。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Waste-Free Campu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ACEF 140-2024 无废校园建设指南》中,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废弃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其中,新版标准相较于旧版,在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利用方面有了更细化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废弃物分类标识”的改进,并探讨其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的应用方法。
废弃物分类标识的新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虽然也提到了废弃物分类,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分类标识样式和使用规范。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种类废弃物应使用的颜色、图案以及文字说明,例如可回收垃圾为蓝色标识,上面印有循环箭头图标及“可回收”字样;有害垃圾为红色标识,包含骷髅头警告符号等。这种标准化的做法不仅便于识别,还提高了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应用方法
1. 教育引导: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废弃物的特点及其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设置“环保小卫士”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正确投放垃圾。
2. 设立明显标志:按照新标准要求,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场所合理布置符合规定的分类垃圾桶,并确保每个垃圾桶都有清晰醒目的标识。这样即使低年级的孩子也能轻松辨认出应该将垃圾放入哪个桶内。
3. 定期检查反馈:学校管理层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每周对各班级或部门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给予表扬或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4. 家校合作推广: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们宣传最新的废弃物分类知识,争取家庭的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此外还可以举办亲子DIY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创造新的价值,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于资源节约意识的理解。
总之,《TACEF 140-2024 无废校园建设指南》中关于废弃物分类标识的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当每一位师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校园内的“无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