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扶贫车间的建设、管理、运营及评估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扶贫车间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旨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
Title: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Poverty Relief Workshop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82-2018《精准扶贫 扶贫车间建设与管理规范》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扶贫车间的建设和管理,助力脱贫攻坚。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和术语
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各类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及管理。其中,“扶贫车间”是指依托乡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由政府引导或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的工作场所。这一定义明确了扶贫车间的目标群体和服务内容,强调了其公益性质。
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扶贫车间选址应优先考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并确保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例如,场地面积不得小于200平方米,且需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此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考勤制度、安全生产规程以及员工培训计划。
运营模式
标准提倡采用“企业+车间+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即由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订单,扶贫车间作为中间环节组织生产,而贫困户则直接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来。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监督与评估
为了保证扶贫效果持续稳定,标准规定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工作。评估指标涵盖吸纳贫困人口数量、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多个方面。同时,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审核,以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精准扶贫 扶贫车间建设与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对扶贫车间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