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温拌剂的道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生产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rfactant-based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978-2017《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温拌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施工及质量检验。明确指出适用于公路工程中的路面铺设,强调了温拌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2. 原材料要求
- 沥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的要求,并且特别强调了对针入度、软化点等指标的具体要求。
- 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均需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且对于级配曲线提出了严格的规定,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了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的方法,同时考虑了温度降低对粘结力的影响,推荐使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件成型以模拟实际施工条件。
4. 生产与施工
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拌合温度,通常建议将拌合温度控制在比传统热拌低约30℃左右。施工时应注意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因温拌特性导致的施工难度增加问题。
5. 性能检测
为了验证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标准列出了多项必要的性能测试项目,如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能等。这些测试有助于评估混合料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表现。
6. 环保要求
鉴于温拌技术的核心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本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污染,并妥善处理废料。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为山东省内相关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验收都设定了详细的标准,旨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