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要求、实施步骤、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面的指导和规范。
Title: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Specification for Civil Explosives Manufacturing and Sales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17-2017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组合。
2. 风险点: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
二、基本要求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需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参与风险辨识,确保全员覆盖。
三、工作程序和内容
1. 风险辨识:企业应对所有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辨识。例如,对于生产环节,要识别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销售环节,要关注客户资质审核、产品流向监控等方面的风险。
2. 风险评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等。以LEC法为例,它通过计算D=L×E×C来衡量风险大小,其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3.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重大风险,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对于较大风险,应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对于一般风险,应落实常规安全管理措施。
4.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建立分级管控体系。通常将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管控。重大风险需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较大风险由分管负责人负责,一般风险由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则由班组或岗位人员负责。
四、文件管理
企业应妥善保存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档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清单、风险评价报告、控制措施方案等。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追溯历史信息,还能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五、持续改进
企业应定期回顾和更新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确保其有效性。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生产工艺调整、设备更新换代等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重新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此外,还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