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监测与诊断、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设施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 Protected Vegetables - Part 3: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414.3-2018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中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以下为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主要通过带毒种子、蚜虫以及田间农事操作传播。因此在农业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选择高抗或耐病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
二是种子处理,在播种前使用温汤浸种法处理种子,具体方法为将种子置于52℃温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冷却并催芽播种。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整枝打杈等措施,以增强植株抗性。
四是防虫网覆盖,在棚室入口及通风口覆盖6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蚜虫进入。
五是化学防治,当田间发现病株时,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并配合使用病毒钝化剂如盐酸吗啉胍等进行喷施。
六是生态调控,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等方式减少病原菌积累。
七是健康种苗培育,建立无病留种田,确保繁殖用种不携带病毒。
八是及时拔除病株,发病初期立即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销毁,防止病情扩散。
九是消毒工具和设备,定期对农具、棚膜、土壤等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十是加强监测预警,定期调查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通过上述综合防控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番茄生产安全。